欢迎您光临五金加工厂,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二战时德国工业也算强大,为什么坦克产量却比苏联低那么多?二战德国工业远强于苏联

作者:五金加工
文章来源:本站

  ·

  二战德国的工业水平是高于苏联的,但是在坦克产量上远不能和苏联相比,整个二战期间德国生产的坦克及自行火炮只有4万多辆,而苏联则超过了10万辆,造成德国坦克产量不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型号太过繁多复杂:不同于苏联坦克,德国坦克及自行火炮的型号非常多,不下十几种,这直接造成了德国坦克工厂无法建立一条标准化生产线,因为型号的繁多必然带来零配件种类的增加,不能进行现代化的大规模装配式生产。德国同时服役的坦克型号就有3个以上,这样不得不生产三种不同的地盘,而苏联则主要生产T-34这一种中型坦克,并持续到战争结束,无需像德国那样频繁建立新的坦克生产线,自然产量比德国要高许多。

  坦克的设计思路有误:二战中德国坦克的研发路线陷入了严重的误区,可以说违背了前线部队的真正需求,德国坦克的设计者并没能很好的征求前线部队的意见,反而深受某些领导人物的干预。例如德军后期主力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性能非常接近,作为德军主要制式装备的豹式坦克本应属于中型坦克的范畴,是要大规模的列装德军以弥补德军坦克数量不足的问题的。但是在希特勒加强防御和火力的要求下,豹式坦克的防御和火力几乎和虎式重型坦克一样,重量也从30吨左右猛增到48吨,比盟军的重型坦克还要重,这样的代价就是大大降低了豹式坦克的产量,根本无法做到大规模的生产,结果德军不得不继续保留原本要撤销四号坦克生产线以弥补豹式坦克的不足。假如德军大规模生产30吨左右的原豹式坦克的话,保守估计德军的坦克产量会增加一万辆以上。

  重视程度不够,战时经济转入的太晚:虽然德军初期的一系列主要胜利都是由装甲部队和空军协作获得的,但是德国对于坦克的生产远不如飞机重视,在关键的1941年德国中最优先生产的竟然是潜艇和坦克,直到1943年初经历了斯大林格勒的惨败后,希特勒才下令将坦克的生产放在最优先级的位置。也是在1943年德国才开始进行经济总动员全力加强军备生产,德国的坦克产量才开始急剧的增长,到1944年时年产量已经接近2万辆,如果没有盟军的空袭,这一数字还会继续增长。另外德国不同于苏联,除了东线战场外,还有大西洋战场和空中战场,德国不得不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潜艇和高射炮以及战斗机的生产中,还有V型导弹等特殊武器,这些都占据了宝贵的钢铁资源,德国坦克产量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亨舍尔厂制造的“虎式”坦克。

  少与多的这个问题要从两国的工业能力上来分析,因为坦克就是工业制成品,二战期间从科技水平是来说当然是德国要高于苏联,但是德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而苏联却拥有战争所需的大量自然资源,这就从战争最基本的原材料上大大的超过了德国,比如说:制造坦克需要钢铁和其它有色金属材料,铁矿石和其它有色金属对于苏联来说并不缺乏。

  

二战时德国工业也算强大,为什么坦克产量却比苏联低那么多?二战德国工业远强于苏联

  从这张表格来看,德国的钢铁产量到1944年之前一直都比苏联多,但是德国的钢铁并不只是制造坦克一种装备,枪炮、军用卡车也需要,而纳粹海军当时也大量制造潜艇,一共建造了1100艘(不含一战存余的),潜艇所耗费的钢材和有色金属当然要比坦克多的多(当时日本也出现了陆海军争夺资源的问题,比德国还严重),就这样将本就不算多的钢铁产量瓜分完毕了,具体到制造坦克的钢材反而是比苏联的少。

  而苏联当时的海军非常弱小,二战期间主要是造船厂所在地乌克兰被德军占领很久,也没法制造军舰,并且苏德战场主要就是陆战,苏联也将资源集中在制造陆战装备上了,资源相对的比德国多,当然在坦克数量上要超过德国。

  资源缺乏导致的德国在坦克制造方面更追求质量,所以德国坦克在制造工艺方面的复杂程度要比苏联坦克高的多,比如说:“黑豹坦克”上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中型坦克,与T34-85相比显得制造工艺过高,这会导致大大的增加了制造工时,制造一辆“黑豹”的时间等于制造两辆T34-85了,另外德国坦克的通病就是设计的很复杂,就拿“黑豹”来说,其悬挂行走部分采用交叉负重轮设计,里面的齿轮、曲轴、轴承、减震…等机械装置要比苏联坦克复杂的多,并且越是复杂的机械所用的加工工时越多,并且故障率也会更高…本来想在质量上压倒苏联坦克,可问题是两国之间的坦克并没形成代差,制造工艺再好并没体现在“碾压式”的战斗力方面,反而是因为制造工时长导致了金属材料的浪费和制造数量偏少。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全都是进口的美国机械加工设备,斯大林格勒战役当中该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墙之隔就是战场,德军突击队多次进入到该厂外围,但都被工厂职工开着坦克撵了出去,这也说明了T34坦克制造相对的简单,拖拉机厂转产很容易。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二战期间德国人口接近7000万(含奥地利德裔)、苏联人口为1.6亿,德国差了一半还多,从工业生产角度来说工业人口数量越多工业产能就越大,因为有人才能操纵机械加工设备,否则设备再新再先进没有人操纵也就成了废铁…对于德国来说18~60岁的工业人口不足1000万,苏联人口多,通过斯大林时代的工业化建设,工业人口接近了2000万,人力资源虽然不如德国素质高,但数量要比德国多,并且工业人口年龄也比德国低,更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形成武器装备的数量优势,以“淹没质量优势”。

  总得来说,二战是人类第一次全面机械化战争,参战国比拼的就是工业能力和工业产能,其背后要有强大的资源基础,而德国恰恰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上有很大的不足,物质条件稀缺导致了最后的战败。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长文预警!)从19世纪70年代完成统一至今,德国都是世界公认的工业强国,德国产品,尤其是军工产品向来以制造精良,品质可靠而著称,这一点早已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得到证明。然而,德国的工业制造模式却并不适应长期战争的需要,因为无法制造出足够数量的装备满足战争消耗,二战时期德国与其对手之间在坦克产量上的差距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战初期的德国坦克生产车间,在战争爆发时德国的坦克工业尚未做好应对全面战争的准备。

  有资料统计,从1934年到1945年,德国先后投产的主要坦克型号,包括I号至IV号、黑豹、虎/虎王及38(t)在内,总产量为49777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不仅是坦克整车的产量,也包含用于改装变型车的底盘生产数量;其中单一型号生产数量最大的坦克是IV号,总产量约8500辆;如果连同变型车在内则产量最大的是III号系列,超过15000辆,其中三分之二为III号突击炮;战争中后期威名远扬的黑豹坦克及其变型车数量约为6500辆,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仅为1347辆,虎王坦克更是仅有492辆。

  与之相对,在1939年至1945年间,苏联生产的轻型坦克及其变型车数量为29956辆,中型坦克及其变型车数量为76296辆,其中T-34/76和T-34/85的产量为58701辆,重型坦克及其变型车数量为13517辆,各型装甲车辆的总产量为119769辆,是德国产量的2.4倍!美国的生产效率更为惊人,有资料显示在1940年至1945年间,美国生产的轻型坦克及轻型装甲车辆数量为31187辆,中型坦克及其变型车数量为68864辆,其中M4系列的产量为48966辆,仅有重型坦克数量较为稀少,在1944年至1945年间生产了2022辆,各型战车总产量为102073辆。换而言之,苏美两国在战争期间总共生产了超过22万辆坦克装甲车辆,是德国产量的四倍多。

  1943年,阿尔凯特工厂的III号突击炮生产车间。

  德国在坦克产量上落后于苏联和美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德国战车设计精细,结构复杂,量产不易。德军坦克的优良性能正是基于其精巧缜密的设计,为了提高重型战车的机动能力,采用复杂的交错式负重轮,为了增强防护采用工艺较繁的表面硬化装甲,为了强化战场观察和联络能力,使用需要精密加工的光学设备和通信器材,所有这些无形中都增加了制造难度,延长了生产时间。以二战德军生产数量最多的IV号坦克为例,其单车生产工时为15000小时,而T-34仅为8000小时。

  二战时期苏联T-34坦克的生产车间。

  除了设计思路上的偏差和对易生产性的忽视外,德国坦克产量还受到生产方式和工厂地理分布的制约。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德国坦克工业居然没有采用高效的流水线作业方式。实际上,在战前,德国两大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和欧宝公司都已经引入并成功运用了流水线技术,可令人费解的是,这两个厂家却被排除在坦克生产企业之外。二战时期,德国的坦克生产采用的是工作站制度,生产过程中的战车需要在不同的工作站停留一段时间,完成相应的装配和加工,才能进入下一个工作站,以虎式坦克为例,从开始组装到完成需要经过9个工作站。

  1944年时的虎式坦克生产线,德军坦克生产采用工作站制度,而非流水线作业。

  德国坦克制造企业的地理分布也不利于高效生产。德国的坦克生产流程采用分包生产、集中装配的方式,即由不同的分包商完成引擎、车体、武器等组件的生产,然后将组件集中到指定的工厂进行总装,完成整车。战时德国的主要坦克总装厂在纽伦堡、卡塞尔、不伦瑞克、马格德堡和柏林,但是坦克组件生产厂的地域分布并不局限于上述地区,而是分散在德国各地,比如发动机和变速箱在弗里德里希哈芬生产,车体、炮塔和武器在鲁尔生产,履带在汉诺威生产,而车载光学设备和通讯器材的生产则在柏林。这意味着总装厂需要等待各地制造的组件运抵并齐备后才能开始组装,而大量时间被消耗在运输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量的提高,尤其在战争后期德国国内交通网受到盟军空袭破坏时,其消极影响更为明显,没有建立相对集中的坦克生产基地是德国坦克工业的重大缺陷。

  1942年,2辆刚出厂的III号坦克从堆积如山的履带旁驶过。德国的坦克制造采用分包加总装的模式,但厂家分布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生产。

  

二战时德国工业也算强大,为什么坦克产量却比苏联低那么多?二战德国工业远强于苏联

  除了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不利的地理分布外,真正制约德国坦克生产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德国没有在战争期间迅速地对工业生产进行深度动员,实际上直到1943年以后德国经济才全面转入战时轨道。具体到坦克生产上,在德国主要的坦克生产厂家中,除了由莱茵金属公司控股的阿尔凯特工厂属于官办企业外,其他各厂均属于私营企业,这些企业除了从事军工生产外,还大量制造民用产品。在战争开始时,这些企业在坦克增产上的力度远远不够,却依然将大量产能投入到民用产品的制造上。德国在1941年时的坦克产量为3623辆,到1942年增至5530辆;与之相对,苏联在1941年时的坦克产量为6590辆,到1942年就暴增至24446辆,这还是在大量工业企业迁往乌拉尔山以东的情况下完成的增产,由此不难看出苏德两国在战时动员上的巨大差距。

  1943年,一批刚刚出厂的“黑豹”坦克准备由火车运往前线,直到施佩尔担任军备部长后,德国工业才开始深入动员,坦克产量得到大幅增长。

  1942年2月,施佩尔担任帝国军备部长后,对德国的工业体系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深度动员,使各项武器产量得到大幅增长,并在盟国战略轰炸最为猛烈的1944年达到了战争期间的产量顶峰,以坦克装甲车辆为例,1943年的产量为11601辆,到1944年更增至18956辆,这两年的产量就占到德国战时坦克装甲车辆总产量的66%!由此也可以反证出二战初期德国的战争动员是多么地不给力!

  原创不易,感谢支持,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军事公众号:崎峻战史。

  ·

  手机输入不易,请认真阅读

  德国二战生产坦克6万辆左右,苏联十万辆左右,但是后期有百分之40左右坦克部署在西线,盟军则援助了苏联18000辆坦克,所以苏德战场显得德国坦克少。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别人没有说,我强调一下:

  一 美国英国援助了苏联54万辆大卡车,一般8吨左右,还有吉普车5万多辆,摩托车35000多辆,火车头1981个,火车11115节,拖拉机一万多辆,生产这些车辆的工厂和生产坦克的工厂很多是通用的,如果苏联自己生产,就没有精力造坦克了。

  二是苏联不发展海军,斯大林说过,海军让美国英国去搞吧!大家知道海军是最费钱的,日本一艘大和号67000吨,如果32多吨的t34 坦克能造2000辆,但是工艺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坦克。德国海军则是几乎独自对抗强大的美国英国海军,美国参战前还差点绞死英国的海上运输。

  三 德国41、 42年坦克数量很低,因为德国以为自己要胜利了,希特勒甚至计划军工厂转产海军潜艇和军舰登录打英国。军工厂严格一天8小时工作,周六周日还休息。但是44年、45年,虽然盟军轰炸让德国军工产量降低百分之35以上,但是这两年德国坦克产量是超过苏联的。

  四 一战后很长时间苏联工业能力是德国的五分之一,靠出口乌克兰的粮食换取美国机床才发展起来,战争期间美国英国又援助了苏联大量机床和工业设备,所以才有一个乌拉尔工业区的产能战胜了德国 法国 捷克。

  五 盟军空炸太厉害了,盟军负责白天轰炸,英国晚上轰炸,德国工业能力最少下降百分之35,光德累斯顿一次大轰炸就完全炸毁了200多个工厂,最少25人死亡。

  二战时德国工业很强大,是仅次于美国的,但是坦克产量却比苏联低很多,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在二战中,德国不仅坦克产量低于苏联,其它武器装备(战斗机、火炮、枪械等)的生产数量均低于苏联。因此,米粒闲聊从苏德战争、武器方面和军工生产,综合的来分析。首先,苏德战争是战争史上规模堪称最大的战争。在苏德战争中,毎场战役敌对双方先后投入的兵力,都在百万、数百万,而投入的坦克、火炮,飞机等重装备,均在数千、上万,甚至是更多。第二,如此大规模的战役,人员伤亡巨大,各类武器装备的损毁、损伤,也是到了惊人的地歩。苏联高层根据苏德战争,这两个特点对武器装备的设计,以及生产做出了以规定。简单的说,那就是设计和生产,均追求简单化,这样就可以提高产量,造成数量上的优势。正如,斯大林所讲的:”数量可以决定质量。“比如,苏联生产的坦克和飞机,所使用的发动机等易损部件,不追求长寿命,这是因为苏军的坦克、飞机在战场上存活的时间不长,所以也就没有必要生产长寿命的发动机。并且,生产短寿命的发动机以及其它短寿命的部件,可以大幅的降低装备的生产工时和成本。这样,装备的产量自然而然的就上去了。而且,由于人员伤亡很大,需要大量的补充新兵,装备如果太复杂,也就不利于新兵操控了。还有,装备复杂,不仅影响到产量,也不易于维护和检修。而德国正相反,他们追求的是”高大上“的武器装备,使武器的生产周期要比苏联生产周期要长的多,这样就造成了双方的武器装备在产量上的巨大差距。再简单的解释,苏联生产的装备,夸张点的说是一次性产品,而德国生产的装备,都是耐用品。再有,苏联对战争的反应相当快,仅到了1942年夏天,苏联就完成了国民经济向战争转向。而德国,直到1943年初才开始了总动员,并且动员程度不如苏联。在二战中,苏联产业工人中,女性占了百分之五十一,而德国到战败时也没达到这个程度。另外,德国的资源有限和盟军的战略轰炸及战争后期的不断的丢城失地等原因,到战争最后几个月,德国的军备生产逐渐的停滞了,而苏联在同期生产未停,这样进一步使德国在军备产量大幅落后于苏联。

  

二战时德国工业也算强大,为什么坦克产量却比苏联低那么多?二战德国工业远强于苏联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由五金加工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