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五金加工厂,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属于70、80后记忆的故事,你还记得多少?

作者:五金加工
文章来源:本站

  我不是那个年代的人,但是家在农村,而农村并不像城市那么容易遗失传统,所以,小时候还算是经历过一些。

  马上要到2022年,正好可以说一下过年传统。我家在中原,小时候记忆中的过年传统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拜年了。

  新年穿新衣,在大孩子的带领下,一家家一户户挨着串门拜年。一般都是晚辈给本家长辈拜年,进门先招呼一声长辈,正堂屋门口“噗通”一声跪下,愣头愣脑的,也不会说什么吉祥话,就只知道傻傻地磕头,直到长辈说“好了,好了”,然后发上压岁钱。压岁钱一般都给一块两块的崭新票子,那时候在我们老家农村,可不算少了,一块钱可以买五盒“摔炮”。

  隔壁的邻居也是要拜的,但是不必下跪,随便说上一两句“大伯大妈过年好”之类的,就能混上一块压岁钱。

  除了大年初一要拜年,除夕晚上,都会守着家里的黑白电视观看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最期待的就是小品相声了。

  看完春晚就是守岁了,除夕晚上是允许熬夜的。最喜欢做的就是一群小伙伴守着一个火堆,旁边小桌上放着瓜子花生糖果,还有平常喝不到的“健力宝”。一群小孩子,你一句我一句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反正就是很快乐。不说话的小子最“精”,手上嘴上不停,零食饮料轮番往嘴巴里招呼。

  现在许多人都已经不再看春晚了,守岁的传统也早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丢掉了。倒是消失多年的“健力宝”,在购物网站上又焕发了第二春,在老家某些超市也能买到。但是,却再也喝不出当年的味道。

  听老人讲,以前大家都很穷,吃没得吃,穿没得穿。当时的主食就是红薯,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回白面馒头。老人嘴上反复嘟哝一句话:“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

  肉类更是奢望,就连食用油也要等到节日时,生产队分发一些,还要留到过年过节时才舍得用。

  说来,这些已经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虽然现在的生活比之过去好上数十倍,但是也遗忘了太多的传统。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相信,有点时代印记的人们都还记得这顺口溜,今天给花儿浇水,不禁又想起了我那童年挑水的岁月。

  那时候的农村,没有“压水”井,更没有自来水,吃水、用水全靠人们挑着两个木桶,到当地的水井边去挑。而7岁的我,就开始了那"沉甸甸"的“挑水”生涯,每天都得到一里之外的水井边,将家里的大水缸挑得满满的。当然那也都是我“心甘情愿”的,因为那时在我眼里的父母,每天都早出晚归,心身总是疲惫不堪,而年幼的我却帮不上忙,就只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慰藉父母的心。

  记得那时,我们家里挑水的木桶有大小不同的两种规格,大的木桶我挑不起,自然只能“劳驾”小木桶了。我挑水的地方虽不算远,可上坡下坡,转弯抹角,路不好走,且挑着空桶的时候,是下坡路,自然轻松自如,可挑满水的回家路,确是实打实的全上坡路,总让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刚开始挑水时,我经常是跌跌撞撞、踢脚绊手的,导致每次水挑到家时,每个木桶里只能剩下半桶子水,而且途中还要歇息一两次,多时甚至要歇四五次。

  每次母亲看到我挑水,总是泪眼婆娑,心痛不已,好多次想阻拦我,不让我去"霸蛮"挑水,然而家里的大人都得忙着去挣“工分”,没时间挑水,我就不得不“勇敢”的担负起挑水的“重任”。

  那时的井水,其实就是靠着井底的泉眼冒出水来,倘若同一时间挑水的人多了,还得静下心来依次而上。碰上干旱季节,泉眼冒水量少了,就得排队等待,有时挑一次水得等上好久。在等待的过程中,有时不耐烦了,挑水的人就喜欢相互扯皮,说什么你来迟了,凭什么要先挑水?有时,我等得失望了,就想挑着空桶回家,可缸里没水咋办?我只好一等再等,等轮到自己的时候。

  那时的我爱玩、贪玩,有时看见“咕咕”直冒的泉水觉得好玩,常常就在泉眼处的水草地上泼水玩,玩累了才挑水回家。有时看见井底有小鱼在游动,就和小伙伴们设法抓鱼,结果当然是鱼没抓到,却将好好的一眼井水搅得混浊不堪,不但自己挑不了水,还害得别人也挑不了水,这后果可想而知,不得不忍痛"吃"下父母的一顿“笋子炒肉”(即被父母用竹条暴打一顿)。

  后来,我慢慢的明白事理了,也就自觉的维护好井边的挑水秩序,若有人捣乱,就想办法制止,倘若不听劝告的话,“拿得下”的,就用自己的拳头将他“修理”一顿,碰上“奈不何”的,我当然就只能干瞪眼,因为别人的拳头比我硬......

  再后来,我到外地上高中去了,读的是“寄宿”,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就这样,挑水的担子慢慢的从我的肩膀上“解脱”了......

  而今,我们用的是自来水,再也不用肩挑手提了,这是时代的进步,这是人们的福份......

  如今,在大部分地“挑水”已成了历史,留在了我们永恒的记忆中……

  呵,八十年代的回忆,谁家有台录音机,那是让人羡慕的,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偷偷的听邓丽君的歌曲,穿长长的喇叭裤,跳当时风靡一时的迪斯科,这在当时是非常时尚的。

  那时候改革刚刚开始,海外的风吹来,让许多的年轻人激情飞飏,心存向往……

  虽然那时物质稀少,但精神富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们都非常纯朴。

  我是一个80后的,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的童年,虽说没有高档、精致的玩具,但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我就来说一下80后的记忆有哪些。

  一:跳皮筋、踢毽子、滚铁环、斗鸡

  上学的时候,当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来到操场上,女同学有的跳皮筋,有的踢毽子,男同学有的滚铁环,有的斗鸡。说起斗鸡,可能有的都不知道,就是一只脚站在地上,另一只脚卷起来,用卷起来的那只脚去斗别人,倒地的就算输。

  二:割猪草、打木桩

  以前,每家每户都会养几头猪。放学了,约上几个小伙伴就一起去割猪草,每个人的背篓都割满的时候,就开始玩游戏打木桩,输了的就把猪草给别人,好几次我都输得光光的。

  三:黑白电视机

  以前一个队也没有几台电视机,要看就要到别人家去看,每次都是满满的一屋子人,我还记得那个时候先放西游记,后来就是新白娘子传奇。

  四:露天电影

  每次要放电影的时候,广播就会提前通知,每家每户都会早早的吃完饭,准备好火把,备上自己的小板凳,去找最前面的位置,因为怕后面的位置看不见。每次看完都半夜了,点上火把准备回家,因为火把不是很亮,总是深一脚浅一脚的,现在想想真是有趣。

  其实70、80后的记忆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全说了。我觉得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至少比现在的孩子要快乐得多。

  我是80后,特别喜欢这个问题,不由地想起了许多童年玩物,捉迷藏、弹琉琉、打弹弓,滚铁圈、玩泥巴、摔pia几(人头像)、打爬犁,抽冰嘎、钻山洞、爬火车……堪比铁道游击队??。跟小伙伴们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至今都令人难忘。

  我的家乡是一个只有几万人的山区小镇,虽然地域不大,但是有山有水,简直就是我们的游乐场。我家就在小镇的某片胡同里,92年以前这个胡同里跟我年龄相仿的孩子大概有十多个,我们放了学就凑在一起干“坏事”。后来我们这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兴起,老邻居们赚到钱的走的走、搬的搬。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蓦然回首曾经的那些玩伴能联系上的已经所剩无几。

  这群孩子里,我最喜欢跟臭子哥玩,我也不知道他为何叫臭子,其实那时候我都不知道他大名叫什么,邻居们都叫他臭子,我就叫他臭子哥。臭子哥是70末的,大我几岁,他命挺苦的,没有父母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别看只大我几岁,可什么家务活他都会干,放羊、劈柴、挑水,这是他每天必做的家务活,毕竟他的爷爷奶奶岁数大了,而且爷爷身体不好,一直瘫卧在炕上,他必须为奶奶分担重担,他是个很孝顺的孩子。

  臭子哥家在山坡上有块小地,他放学就去地里放羊,我没事就跟着他去放羊。到那把羊一放,我们往草地里一躺,听着俱乐部传来李谷一的《乡恋》,望着蓝天白云,悠哉悠哉的是那么的无忧无虑。有时候我们饿了,臭子哥就上地里挖几个土豆,要不就掰几穗苞米,然后生火烤着吃,那时候我觉得那是天下最好吃的烤土豆。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抓了那么多蚂蚱,串上串架火烤着吃,但是我只敢吃蚂蚱腿,现在回想起来我都想吐,我怎么什么都敢吃呢。

  臭子哥还是一个特别有担当的人。记得有一次我们这群孩子要去河里抓鱼,到了河边却发现有群鸭子在河里游,也不知道谁大喊一声“砸鸭子”,这下可收不住喽,小伙伴们把渔网一扔,纷纷捡石头去砸鸭子,到底给砸死了一只,一窝蜂似的下去就把鸭子从河里捞出来了。砸是砸死了,砸死了干啥呀?这时又有人喊了“烤着吃了!”好家伙小伙伴们眼睛全亮了,七手八脚地就把鸭子拔的一丝不挂,挖个坑,生个火就烤上了,也没有盐,而且半生不熟的,小伙伴们却挣着抢着吃光了。就在我们酒足饭饱的时候,鸭子的主人来找鸭子了,小伙伴们吓得魂飞魄散,拔腿就跑,但是我不争气,跑的时候卡了一跤,膝盖都卡秃噜皮了,当时我非常害怕,心想,完了,我肯定大祸临头了。但是让我惊喜的是臭子哥回来找我了,顿时间,我心里一点都不害怕了。臭子哥主动跟鸭子主人承认了错误,说是他带的头,并承诺再也不敢来砸鸭子了,鸭子主人这才放了我们一马。经过这事以后,我心里更佩服臭子哥,更喜欢跟着他,感觉有他在啥也不怕了。

  现在总觉得身体不好,回想起来可能是从小爱吃烧烤的原因,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里种的,无所不能烤之。烤土豆、烤玉米、烤蚂蚱、烤鱼、烤鸭子,还有……烤青蛙,这个实在不想说了,我已经开始反胃了……对我们来说,真是没有什么不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

  后来,我家的经济条件逐渐变好也搬出了那条胡同住上了楼房,臭子哥也考上了高中,开始以学习为重,我们的联系就越来越少了。再后来听说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个海滨城市工作,我们就彻底失去了联系,直至今天。愿他在异乡能够一切安好。

  在前年的时候听说由于棚户区改造,儿时生活过的那片胡同开始动迁了,我还特意回去了一趟,看着被拆得面目全非的那片胡同,勾起了许多童年的回忆。虽然现在能联系上的小伙伴都混得不错,但我想说:“再多各自牛逼的时光,也比不上一起傻逼的岁月!”

  不知你们是否也这样,越是陈年旧事越是记忆犹新。那些青春岁月里的风,是怎么在我们脸上刻下忧伤、刻下难过、刻下岁月无法抹杀的痕迹,让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后都在唏嘘感叹的痕迹,感叹自己曾经那么回肠荡气,感叹时光那么白驹过隙,一恍惚,一转身,我们竟然那么快就垂垂老去……

  好了,一首歌结尾吧。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说那过去的事情……”

  我是80后,我记忆里最深的就是健力宝和电影。

  80后,虽然基本都能吃饱穿暖,但是很多精神文化需求还是不能得到满足的,平时也就看看小人书,听老人讲一些吓人的故事,再一个就是跟着去听戏,在电视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主要家电之前,最盼望的就是能看一场电影了。

  那时候,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去电影院里看电影,那时候是最高兴,最兴奋的时候,看的电影也很经典,闪闪红星,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等等。每次看完之后都能回味好多天,感觉如果能生活在电影院里多好呀。记得有一年,我们看的是妈妈再爱我一次,看完了同学们哭的都像个泪人一样,那次我第一次明白,原来看电影不单单是快乐的,也有伤心的。

  除了看电影,味蕾上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健力宝,早些时候没有喝过什么饮料,一直认为有一种咳嗽糖浆最好喝了,所以每次都装咳嗽,喝点那个糖浆解馋。后来,有一次,家里大人给我买了健力宝,从那之后感觉健力宝才是人间美味,但是那东西也不算便宜,说天天喝也不可能,只能好好表现,好好学习,争取奖励一瓶健力宝。好多年后,在超市又看到了久违的健力宝,赶紧买来喝了,味道还是没变,但是再也不觉得他是人间美味了。

  冰棍只是1毛钱一个

  照相是个很值得高兴的事情,没有PS和美图秀秀

  我们每天疯得不着家,从白天出去除非肚子饿了才知道回家

  我们都当过脑残粉,喜欢过小虎队、HOT、NRG、神话、SES、F4

  我们能轻易的被这些谎言吓到!

  亲了嘴会生娃娃、屋里打伞会变矮、筷子掉了会挨揍、我是从外面捡来的……

  苹果还真的只是水果而已

  能用上BB机、大哥大、mp3已结算最牛逼了!

  得了一个三好奖状要高兴很久,那是最大的荣誉!

  理发店没有穿紧身裤尖头皮鞋的理发师

  最重要的是没人要求你办卡

  剪头只要2块钱

  总觉得奶粉干吃比冲水喝更美味

  我们都有一双艺术的小手

  上课都是编东西!

  我们的体重还是这样称

  岁月是把猪饲料

  而现在……

  超喜欢过节

  因为可以穿新衣服

  吃到最好吃的饭菜

  要说汽水,还得是这个东西

  看小人书是最大的爱好

  一分钱一本,一看一下午

  赶集的场面是这样的,百货公司是这样的。

  在学校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春游

  总会拉着爸妈的手去买上满满一堆零食

  然后晚上怎么也睡不着

  男孩子们都玩过这个游戏

  有些活泼的女汉子也不让须眉

  我们用这个玩遍莘县的大街小巷

  我们听音乐还都靠它

  我们总感叹时间过得太慢、毕业遥遥无期

  而转眼我们又各奔东西

  电视不是家家都有

  几家孩子跑到一个家里看西游记

  现在有几百个频道却不知道该看什么

  这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玩具

  旋风冲锋、星马豪、土屋博士,走你!

  最开心的事,就是听到爸妈都出门了

  关门那一声“哐当”

  一瞬间感觉都要逆天了,无比的开心呀!

  最怕梦到自己在找厕所

  最最害怕的是人还没醒,厕所已经找到了

  我们晚上陪爸妈聊天

  在看书、在给亲人写信、在听广播、在偷玩游戏机

  而现在,我们有了万能的手机,躺在舒服的床上连接全世界

  但这样,感觉更孤独了!

  那时候有一辆自行车就很开心~\(≧▽≦)/~啦啦啦

  那时候我们有币值为一分的钱

  先生们还记得那年吸过的烟吗

  那时候几乎每家都有这么个红箱子

  当然孩子不能随便碰,她是妈妈的百宝箱

  那些年你坐过的儿童车和公交车

  70、80后的故事,是年代的故事,还是人的故事呢?不论什么故事都有,有些故事让你绞尽脑计都回想不起来,恰恰有时是靠偶然的灵感会把故事搬到恰到好处的地方。

  那是我在读二、三年级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学打算盘,老师是怎么教的,我怎么学的都记不得了。那天放学的时候,从1十36又从36一1我都不会,在放学的路上一个一个的问高年级的同学从1十36结果始终不正确。回到家里。那时我家是30、40年修建的土木屋。大门口有一块石头,我就灰不溜秋的坐在那里,把算盘放在前面,不停地加,加一遍错了又加二遍,如此反复不知加了多少遍,直到最后加正确了,才松手。

  第二天放学的时候,老师说:从1十36谁先加正确了谁就先回家,加不正确的要留学。"先上阵的几个同学都被留下来了。轮到我的时候,一股脑儿的就加完了,给果很正确,老师也表扬我手法也不错。我第一个先放学回家。

  第二天到学校,我也没问过其他同学他们都学得怎么样。老师也没继续教,对我们这班学生也没有什么要求。可是我们这位老师他自己都只读过小学8册。

  到了下学期,又换了一位老师,教我们打乘除法。也只是把定位讲了一下,也没有教我们怎么练,更没有要求要我们熟念掌握,用到生活中去。全班同学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位老师还是读过初中。

  我哥比我们幸运,他们的老师是“文革“的高中生下放来的,他们全班同学没一个没学会的。

  为什么在前些年要把成绩最好的录为师范生。

  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是自己要有合格的,过硬的专业知识,并且对学生真正要有严历的要求才行。要正确的引导他,也可以说是逼着他去勤学苦练,只有这样才能学到过硬的知识,取得好的成绩。

  虽说现在不用这个老办法,留给我们的遗憾,是这一历史时期对农村的穷孩子是一个伤心的感叹号!

  杀年猪,记得小时候临近年关杀年猪的时候比过年还热闹,现在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属于70、80后记忆的故事,你还记得多少?

  

属于70、80后记忆的故事,你还记得多少?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由五金加工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