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五金加工厂,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俄罗斯的军用无人机技术为什么这么落后,苏联时代难道没发展吗?俄罗斯武装无人机

作者:五金加工
文章来源:本站

  

俄罗斯的军用无人机技术为什么这么落后,苏联时代难道没发展吗?俄罗斯武装无人机

  

俄罗斯的军用无人机技术为什么这么落后,苏联时代难道没发展吗?俄罗斯武装无人机

  ·

  【俄罗斯无人机技术实力不是很强,最新被俄国防部印上日历的"猎户座"无人机,整体设计比中美落后10年左右】

  以亚阿战争为标志,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认可,研发或者采购无人机的国家也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俄罗斯。但是很明显,在无人机研发方面,俄罗斯落后很多。就拿俄罗斯最新研发的、被寄予厚望还被俄罗斯国防部印上2021年日历的"猎户座"无人机为例,综合分析,该机的整体设计,也就达到中国翼龙1和美国已经退役的MQ1的水平。和中美最新的同类无人机相比,"猎户座"落后10年左右。该机携带的一款KAB20制导炸弹也被发现,和土耳其TB2无人机使用的MAM-L微型智能弹药很相似。

  这就很奇怪了,俄罗斯是公认的军事工业强国,航空工业能力也全球领先,为何会在无人机研发领域落后呢?

  【"猎户座"无人机整体设计只达到中国翼龙1的水平】

  实际上,俄罗斯在无人军事装备研发应用方面并非全盘落后,俄罗斯的无人地面作战装备研发就很突出。

  在叙利亚内战中,俄罗斯就相继推出了多款高性能无人地面作战装备,在实战中,这些装备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这些无人地面作战装备涵盖扫雷、战斗等多种类型,美国就曾通过亲西方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缴获和分析了一些俄罗斯的无人地面作战装备,对其性能和思路也比较认可。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个人判断,俄罗斯唯独在无人机技术方面落后,恐怕和两个原因有关。

  【中国最新的彩虹5、以及翼龙2,也包括翼龙1D,都超过俄罗斯"猎户座"】

  第一个原因是子系统,包括发动机和信息集成技术。

  无人机是高度信息化的装备,其信息技术集成度一直都很高,而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一直都不是俄罗斯的强项。还有就是高性能的发动机,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的整体技术实力确实很强,至少目前还领先中国,但是在无人机动力方面,俄罗斯的能力似乎还有待提高。

  以"猎户座"无人机为例,该机研发开始于2011年,2022年首飞,2022年就发生一架原型机坠毁事故,据推测,很可能和发动机有关。俄罗斯最初为该机配备了奥地利技术标准俄罗斯改进发动机,后来又改用俄罗斯完全国产的发动机,但是可靠性,并未因此好到哪去。

  所以,俄罗斯无人机技术落后,子系统研发能力不足恐怕是原因之一。

  【和美国无人机相比,"猎户座"只达到退役的MQ1的水平,和最新的捕食者B相比,差距明显】

  第二个原因,很可能是资金。

  和中国无人机研发既有民用市场支撑,还不缺资金;美国无人机发展有政府资金支持,完全不缺钱不同,俄罗斯无人机发展既没有民用市场的支持和帮助,也因为俄罗斯经济的问题,无法从政府那里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而这个根本性问题,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创新。中国无人机技术崛起,民用市场的创新起到很大作用,美国无人机技术突出,大规模的军事应用是主要创新推动力。而这两个有利条件,俄罗斯都没有。

  【俄罗斯无人机发展,主要是受子系统研发制造能力和资金的困扰,比如发动机】

  因此来说,俄罗斯无人机技术落后,原因有很多,但这些问题,俄罗斯在短期内都难以完全解决。而这个现实就决定了,俄罗斯无人机技术想要在短期内实现崛起,其实很难。

  但是,也应该看到,俄罗斯世界级的航空工业能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俄罗斯无人机的发展。在无人机研发方面,俄罗斯的基础,还是非常不错的。

  ·

  临近年底,俄罗斯航空无人机领域频频传来好消息,先是12月27号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猎人”重型无人攻击机将在明年进行武器试验,验证攻击空中目标的能力。12月28号,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又报道称,“猎户座”无人机成功发射导弹,成功命中地面目标,标志着该机真正获得了察打一体能力。

  首批3架"猎户座"无人机和2套地面指挥控制系统目前在俄罗斯军队进行测试,这是俄罗斯军队接收的首批国产察打一体无人机,也是俄罗斯第一种察打一体无人机。迈入新世纪以来,在无人机领域沉寂多年的俄罗斯,突然在2022年底频频发力,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苏联时代在无人机领域造诣颇深,但到了俄罗斯手中,却是一言难尽,令人不堪回首。

  1957年,苏联无人机计划正式启动,在苏联航空工业部的主导下,由图波列夫设计负责具体研制工作,苏联无人机先驱者安德烈.图波烈夫担任设计总师。经过两年多的奋战,他们于1959年底研制出了第一款名为“BAZIJILI—S”的无人机,该机机体呈圆柱形,三角形机翼设计,在1960年的首次试飞中,飞行了大约1000公里。尽管前景一片乐观,但在赫鲁晓夫“导弹致胜论”的影响下,无人机研制工作停滞不前。

  为了挽救无人机项目,图波列夫设计局只好将研制方向转入战略侦察层面。1960年,一款名为“图-123”的无人战略侦察机正式列装苏军,作为图波列夫设计局的首款无人机产品,“图-123”无人机飞行速度每小时2700公里,飞行高度2万米左右,最高速度可达2.5马赫,采用发射车起飞,通过伞降方式回收。就当时的技术条件而言,任何北约国家内的防空导弹都无法将其击落,成就了它的一世英名。

  进入7,80年代以后,苏联在欧洲方面为了保持战略优势,部署了大量武器装备,而其代价就是军费的严重超支。为了减少开支,苏联人在侦察方式,将目光投向了无人机,相较于有人侦察机而言,无人侦察机具有着成本低,机动灵活,安全系数高等优点,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图波列夫设计局相继推出了“图-141”海燕无人侦察机,“图-143”航程无人侦察机等机型。

  由此,苏联无人机完成整体转变。在遂行军事任务需求来看,由最初的高空战略侦察转为低空战役战术侦察,而操纵方式上,也由原来的程序飞行,向着无线电遥控和计算机处理系统升级换代。

  尽管苏联在光电领域,信息处理等方面,落后于同时代的欧美国家,但还是研制出了多款性能出色的无人机,走在了世界前列。而反观作为继承者的俄罗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青出于蓝胜于蓝”,反而是沉寂多年。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接手了大量的苏联航空工业遗产,在其基础上,仅仅只在上世纪90年代研制出了“小蚊子”无人机系统,以及在新世纪初推出了“鳐鱼”无人机计划,除此以外,就没有传来任何消息。而进入新世纪以后,世界各国都将中长航时,察打一体化无人机作为发展重点,争先恐后的开始了研发,并列装部队投入实战,而俄罗斯依旧选择按兵不动。

  但是随着叙利亚内战的爆发,突然令沉寂多年的俄罗斯醒悟过来,但国内无人机领域竟然没有拿的出手的产品,无奈之下,俄罗斯只好选择外购的方式,向奥地利,以色列等国购买无人机,满足部队的作战需求,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

  通过外购解一时之急,俄罗斯内心可以接受,拥有独立自主的无人机产品,才是俄罗斯真正的目地。于是在2010年以后,有关中长航时,察打一体化无人机的研制工作,在俄罗斯军工企业内紧锣密鼓的展开。

  S-70“猎人”重型无人攻击机,于2012年开始研制,2022年进行首次试飞,据公开数据显示,“猎人”无人机机身长14米,翼展长19米,起飞重量20吨,有效载荷8吨,最高时速达1000公里,作战半仅4000公里。如此出色的性能,的确不容小觑,而俄罗斯方面也计划,将“猎人”无人机与“苏-57”重型制空战斗机搭配使用,将载荷庞大的“猎人”无人机打造成一款“炸弹卡车”,以此用来弥补“苏-57”载弹量不足的缺陷。

  而就目前情况而言,“猎人”无人机只是完成了飞行稳定性的测试,至于隐身性能,武器系统,航电系统等子系统的的相关工作还在紧张测试中,并没有得到充分验证,还处于早期阶段。另外,与“苏-57”隐身战机搭配使用,联合作战也只是计划而已,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

  2022年亮相于世人眼前的“猎户座”无人机,是俄罗斯首款中低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研制工作于2011年开始启动。“猎户座”无人机按照原先设计规划,是用来执行中低空侦察任务的,但随着叙利亚内战爆发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国防部要求该型无人机还得具备有察打一体化能力,于是在研制途中,增加了打击模块。

  该型机最大起飞重量1100公斤,最大有效载荷250公斤,滞空时间长达24小时左右,可携带多枚空地导弹和高精度滑翔制导炸弹,自2022年4月起,交付俄军进行实验性应用。随着空地导弹的成功试射并命中目标,“猎户座”无人机的列装,正式标志着俄罗斯拥有了第一款具备察打一体化能力的无人机。

  不论是身负重任的“猎人”,而是创下第一的“猎户座”,它们的出现,只是解决了俄罗斯在无人机领域的有无问题。至于后续的完善无人机作战体系,以及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等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更要命的是,相较于中美同时期无人机发展而言,俄罗斯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中国察打一体无人机已经出口海外几百架的2022年,俄罗斯才突破相关技术。早在2008年,成都611所就成功地进行了"翼龙-1"无人机的导弹挂载打靶试验,如果按照这个时间计算,中国在察打一体无人机领域领先了俄罗斯十二年。而且在世界各地的战场上,中国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已使用多年,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绩,目前中国的第二代翼龙-2和彩虹-5也已经非常成熟并大批生产。

  俄罗斯军工在诸多传统领域仍然具有深厚的技术积淀,但是在无人机这样的新兴领域,就远远落后美国和中国,所以,俄罗斯的功课还要慢慢补,还得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至于实际效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毛子的传统是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当年苏联刚刚解体,亲西方的叶利钦去韩国访问时感叹:看到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首先,苏联真的很伟大,他们很早很早就发展了高性能无人机,而且技术还不错。

  但是,前苏联还没来得及步入到电子信息化时代就已经灭亡了,没办法给俄罗斯留下这方面的“老本”。

  其实无人机并不是个什么新概念,非要鬼扯的话,人类最早的无人机是孔明灯。

  航模式无人机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人提出来的,将军卡德尔和皮彻建议航空学会研制一种无人的小无线电飞机。

  但直到1917年自动陀螺仪问世,美国人才研制出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无人机。

  现代查打作战无人机概念要到2000年前后才得到大发展,而苏联早在1991年就完蛋了。

  苏联时代发展的无人机,大都是侦察无人机,但它们的历史非常悠久。

  早期的无人机就是无拖曳的遥控靶机,用来训练飞机作战和导弹实验的东西。如我国50年代接受苏联援助进口的拉沃契金-17,就是这种东西。

  后来苏联撤走专家,我们只能进行仿制,然后在1966年山寨出了“长空1号”打靶无人机。

  苏联1960年同期则研制出了自己最早的无人侦察机图-123“猎鹰”(Ястреб),这种无人机像个8米翼展的小火箭,使用涡轮喷气发动机驱动,地面火箭助推发射。可携带胶卷照相机进行高空穿梭式偷拍,拍完后其胶卷载荷会被投放到地面回收。

  顺带说一下,图-123使用的涡喷发动机是大名鼎鼎的米格-25“狐蝠”R-15发动机的简化版本KR-15,仅做一次性使用。

  所以图-123能以2700千米小时的高速飞行3200公里,高度达到22800米。它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顶级无人机了,可以覆盖整个中西欧。

  其实图-123的原型是种超音速巡航导弹,项目取消后苏联人将其改成了高空无人侦察机。

  也正因为这种“一次性”的高消耗令苏军肉痛,之后苏联将其逐步下马,并在1970年代研发了后继型号图-141“剪刀”(Стриж)侦察无人机。

  除此之外,侦查的任务的大梁被交给了新研发的米格-25的侦察机型MIG-25R,毕竟那个年代有人侦察机才是主流。

  1970年代末,图-141侦察无人机入列苏军,迅速成为当年苏联最普遍的无人机型号。

  图-141是种比较大号的中程无人侦察机,携带有照相机、热成像仪、光学成像仪和影像雷达等多种探测设备,能力非常出众。

  这种无人机性能没有图-123那么极端,体积也比图-123小得多。极速为110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1000千米小时,能进行1000千米的侦察。

  它同样采用地面火箭助推起步,但具备回收性能,通过尾部释放降落伞返回地面。

  苏联不仅将其布置在“铁幕边缘”,还将其出口到了多个国家,如苏联的华约朋友圈以及中东国家。

  1989年时,因为冷战的逐渐降温,苏联不得不进行战略撤退,图-141也就在89年结束了自己的服役生涯。

  其后苏联解体于1991年12月的寒风中,刹那间巨大的红色帝国大厦倾塌华为瓦砾。

  俄罗斯继承了绝大部分苏联遗产,但从苏联这潭浑水中摸出来,俄罗斯亦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和代价。

  等到俄罗斯终于将自己弄明白的时候,时代已经翻过了一整页。有些苏联技术当年哪怕再先进再超前,也很难帮助贫乏的俄罗斯直起腰杆子。

  1970年的图-143无人机

  俄罗斯这方面就像个啃老族,苏联有多少东西,他们大体能啃多少东西,况且像苏霍伊那样勤奋的公司不是到处都有。

  何况,现代无人机技术已经不是苏联时代的老古董了,现代无人机依靠的东西主要有这几条:

  1.半导体技术

  2.数字化自动控制技术

  3.无线通信技术

  4.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没有这些东西,别想造出高端的查打无人机,只能像伊朗那样玩表面上好看的“小摩托”,实际上只是个廉价的巡飞弹。

  实际上,如今这些技术要素,对当年的苏联来说都算难题,也别怪今天的俄罗斯憋不出干货。

  苏联缺的并不是实验室中的技术,他们缺的是技术的实用化和成熟英勇。

  比如半导体,这是俄罗斯的老大难,也是当年苏联根本就没玩赢别人的东西。所以让今天的俄罗斯造无人机,他们首先犯难的就是各种微电子设备、芯片、半导体控制元件。

  我们今天为“芯”头痛,苏联当年何尝不是?

  自动化的数控领域也是,苏联从未在数字化程控方面领先过,他们沉浸在计划经济的大规模生产之中,并没有意识到科技的量变最终会引发新一轮的质变。

  还有通信技术,当年车臣战争之时,俄军的战场通讯如何被日本通话器欺负成渣的?还不是苏联技术太落后,连频段都没整明白。

  实际上苏联是第一个建立了“移动通讯网”的国家,他们1958年硬是整了个叫“阿尔泰”的无线电通讯系统并投入运营。

  但这个无线电信系统只是个巨大的政绩工程(其实也不该贬低它,即便是政绩工程它也做得很伟大,远比同时代的西方通讯技术要先进,要知道83年摩托罗拉才推出手机)。

  在不计成本的投入之下,苏联人给自己搞了个800信道的巨型无线电台;于是领导们可以凑在这个电台范围里,用确定好的步话机信道进行800人群聊。

  苏联人将其推广到100多个城市和部队,确实做到了一项伟大的通讯扩展,但也仅止于此了。

  显然,这个傻大黑粗的玩意儿如果不能持续发展进步的话,它根本不具备现代通讯技术的特征,是靠蛮力实现伟大的东西。

  所以,“阿尔泰”逐渐让西方的蜂窝网络技术打得颜面扫地,甚至在有有线电话的时候人们都不爱用它。

  西方在80年代推出了著名的CDMA,这项技术成为后续很多年的通讯标杆,先是军用,然后在2000年前夕民用,影响力很大。

  当人们在吵嚷TDMA、CDMA等民用通信技术革新的时候,苏联已经凉了很多年了。

  当北约的16号数据链在战场上大行其道,大搞战场组网的时候,俄罗斯除了挠头还能怎么办?

  连基础的通讯技术都没搞清白,自动化程控技术又走不下实验室的桌台,苏联是真的没有这方面的遗产留给俄罗斯。

  再就是重要的定位系统,苏联前期做得还不错,早在60年代就开发出了第一代的卫星导航系统。

  不过,这个系统因为反应非常缓慢,无法给导弹做到定位导航。

  因此,苏联在70年代初开始了第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研发,也就是后世的“格洛纳斯”系统。

  但格洛纳斯非常难产,尽管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但它从70年代一直捣鼓到苏联解体都没完全成功。

  后来俄罗斯顺带继承了格洛纳斯系统和其中苏联发射的几十颗卫星,好歹也算是风骚了几年。可俄罗斯缺钱缺人缺技术,天翻地覆的国家面临巨大的转型,格洛纳斯这种战略支援产品只能先往边上挪挪。

  俄罗斯也没真的放弃这个已经搭建起来的梁子,他们在苏联解体后,依旧给系统补充发射了不少卫星,试图将系统进行“增强”,投入30亿搞“星座组网”,然后真正拥有12颗能工作的卫星,但因为技术实力的缺陷,系统一直问题不小。

  最严重的问题还是实用化,因此格洛纳斯迟迟走不上代表技术成熟换代的民用市场。而卫星在轨寿命过短也不断让俄罗斯“痛并快乐着”,跟我们的北斗简直比不了。

  如果没有美国对伊拉克的两次大战,俄罗斯可能也不会对卫星定位过多的关注。

  尤其是03年的那次战争,美军的信息化能力让俄方极为躁动,直接引发了“太空军和太空战”的思潮,这也让俄军整体思维步入了新的信息化台阶。

  只是问题依旧严峻,思维不等于身体,认识到问题和改变问题本身就是两个问题。

  到2022年的时候,格洛纳斯已经在另辟蹊径,开始与中国进行合作。继而中俄两国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签署了《卫星导航系统时间互操作的合作协议》。

  俄罗斯已经被技术的壁垒堵到墙角,所幸他们还有个“战略伙伴关系”的好邻居,能够提供不少让格洛纳斯与GPS抗衡的技术。

  数据链、战场通讯、自动化操作、电子元器件……苏联只能说不是空白,或者当年他们的确做到了领先,但随着时代的飞速进步,俄罗斯捧着本旧书还想考成学霸是愈发困难了。

  无人机真正的发展还得21世纪前后,随着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一通显摆,查打无人机很快成为战场新宠。又过几年,随着中国这个后起之秀将无人机技术“白菜化”,战场无人机才变得普及全球。

  俄罗斯这些年也不是说没研发出自己的无人机,不能说人家很差劲。但受限于底子,“啃老族”肯定是找不到什么好出路的,现状不改变,越往后越乏力。

  其实苏联能把宇宙探测器飞到金星、月球上去,他们并不是真的技术差,而是缺乏将高端技术普遍化、泛用化的能力,以至于技术无法在碰撞中产生磨合与进化。

  而继承人俄罗斯,无法将苏联老技术变现,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难题,科技产生巨大的短板,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这对于今天的我们,何尝不是种启示呢?

  俄罗斯“猎户座-E”无人机仍采用汽油发动机,导致航程、续航时间均远远落后于我国彩虹-4无人机。无人机正在往重油化发展,美国的MQ-1C、以色列的“苍鹭”无人机、欧洲的VSR700无人直升机、我国的彩虹-4、彩虹-5均不约而同,相继换装重油发动机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个领域,俄罗斯无疑已经落伍。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由五金加工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