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五金加工厂,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大刀与日军刺刀在实战中谁占上风?抗日时期大刀和日本人拼刺刀

作者:五金加工
文章来源:本站

  在抗日战争期间,当时我家族中的成年男子,都参加了国军,而且几乎都上过战场,大多与日军进行过正面厮杀。

  据家族中的长辈说,日军三八式加上刺刀,总长度约一米八;国军的中正式加上刺刀,总长度约一米二。

  日军大致身高约一米五至一米六之间,手拿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式,犹如拿了一根矛,加上日军步兵训练有素。因此,国军拿着上了刺刀的中正式,去跟日军打肉博战,十分吃亏。国军至少要三倍于日军的兵力,才有可能在肉搏战中打败日军。

  用大刀与日军打肉博战,要比用中正式好一些。大刀虽比日军上了刺刀的三八式要短一些,但是大刀宽厚,利于砍砸,尤其对日军三八式上的刺刀,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只要练过点武术的国军将士,还是能用大刀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战胜日军的。

  然而会武功的国军将士,毕竟占比不高。对于广大不会武术的国军将士来说,拿着大刀与拿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式的日军,打肉博战,还是很吃亏的。

  从当时中日两军的整体情况看,中国大刀在肉博战中的表现,比不上上了刺刀的日军三八式,中国大刀处于下风。

  据说,当时日军在华北与八路军的肉博战中,长期惨败。后来才知道,由于八路军大刀不足,只好使用携带不方便的梭标。结果八路军在与日军的肉搏战中,梭标大显神威,导致后来日军在与八路军的肉搏战中,一见梭标就心里发毛。

  ·

  严格的说在抗战中,中国的大刀对日军的刺刀吃亏的多,包括几次刻意宣传的战斗。

  说起抗战中的大刀,大家肯定首先想起29军的大刀队。喜峰口抗战和《大刀进行曲》让29军大刀队名扬大江南北。而29军的大刀队其实是源自于西北军时代。早期冯玉祥的西北军武器装备复杂,很多步枪不能安装刺刀,所以不得不改用大刀作为近战武器。

  结果在军阀混战中,因为军阀部队的火力大多比较薄弱,近战机会多,大刀颇有用处,所以才有了西北军的大刀队。当然后期西北军的大刀队可不是光靠大刀,还有两把驳壳枪,在近距离作战中火力凶猛。不过我们这里只讨论大刀队的大刀。

  西北军的大刀刀法原本是出自传统武术中的八卦刀。考虑到士兵资质不一,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全八卦刀,而且实战中很多招式用不到,冯玉祥对八卦刀的刀法进行了简化,只从中挑选了12式教授士兵。在军阀混战中,因为其他军阀对肉搏战不大重视,这12式刀法发挥了不小作用。

  但是日军对刺刀术训练严格,三八式步枪又长,加上刺刀直刺的动作比大刀挥砍的距离近,因此在和日军正面的肉搏战中大刀队吃了不少亏。喜峰口之战后,宋哲元也是总结了经验教训,请出了武术名将,原奉系大将李景林帮忙改进刀法。

  李景林也干脆,认为12式刀法还是太繁琐,直接简化成一招,由传统招式“缠头裹脑”变化而来。肉搏时刀刃朝上微垂于腰下,等刺刀刺来时用刀撩开对方步枪,顺势砍向对方头部。经过改进后,杀敌效率有所上升。

  不过总的来说大刀因为长度有限,不容易用力等原因杀敌效率还是不如刺刀。所以在八路军缺乏刺刀和武器时,宁可用红缨枪来作为近战力量的补充。别说,红缨枪让日本人很头大,比如神头岭伏击战中第386旅就让日军吃了不少苦头,直呼八路军的长剑(日军把红缨枪叫长剑)厉害。

  所以这大刀只是应急产物,不用过于夸大。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实打实的说是刺刀,咱用大刀砍日本那是无奈之举。

  因为在那个年代里,连子弹都匮乏,咱的枪头上可没有几把刺刀。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刺刀不就是刀吗?”

  您还别不屑一顾,真不一样,什么抗弯折性能啥的,这指标,那指标的有一项不合格,这刺刀就是废品,说句不好听的话,刺刀的工艺要求比枪还高。

  咋说呢?那会说起来也心酸,除了枪头上没有几把刺刀之外,还有人比枪多的窘境。

  当年喜峰口一次战斗结束,咱这头死亡烈士730人,但被日本人缴获的武器仅有三百二十把步枪,二十一把卡宾枪,以及三百八十把青龙刀,以及数量众多的一千五百多颗手榴弹。

  咱们能用什么弄死日本人?连七成都覆盖不了,咱们只能用手榴弹和大刀,去干死日本人,刺刀别奢望了。

  所以长城会战喜峰口战役,咱用大刀告诉小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这就是扯淡。

  那么在这次战役,也开创了,咱大刀队夜袭日本人的先例,日本人怕的不要不要的,连睡觉脖子上都套着一个金属圈子,生怕晚上睡觉的时候,脑袋就被砍了。

  其中一个十九岁的战士陈永,一个人就砍死了十三个日本人。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大刀这不是挺厉害的吗?”

  咋说呢?大刀这东西是个技术性的东西,虽然简简单单的就两招。

  在冲锋的时候,这刀头向下,敌人一刺刀捅过来,手腕发力将刺刀磕飞,利用这个力道,在顺势下砍:“死吧!”,一刀正好砍在日本人的脑瓜下边那脖子上。

  一磕一砍,似乎很简单。

  您要记住首先第一点这就需要一股子莫大的勇气,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不是扯淡,你要比他狠,比他的命还要硬,要有以命换命的准备,因为一旦没有磕飞刺刀,他就会稳稳的扎到你的心口上,你根本来不了第二招。

  机会只有一次,时机也要把握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这就是为什么,上过战场的和没有上过战场的就是不一样,眼神也能杀人,恶狗被这眼神盯上了也只剩下呜咽的份。

  有人说他们不怕死,俺觉得他们应该是怕死的,怕的要命,怕的想要活下来,怕的他们砍一个是一个,到了阎王老爷哪里报道,高喊:“这波不亏!赚到了!”

  哎!这刀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技术,还是那句话时机要掌握好。

  所以大刀砍日本人,您没点时间积累,一个新兵上去了,能活下来的机会很少很少。

  全凭一身胆,打他一帮子混蛋。

  毕竟小日本也不是吃素的,抗战之初,日本人那头那可都是三年或者五年以上的老兵,手里的家伙可不软,而且刺刀上手很容易的,至少比大刀要容易。

  说道白刃战日本人可不软,整个二战光刺刀就生产了六百八十万把,就这数量是当时世界第一的,他们恨不得给机枪上刺刀,按照美国人的话说,要是军舰能装上刺刀,日本人也不会放过的。

  所以和日本人玩白刃战,技术一定要好,勇气也要跟上。

  因此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在喜峰口战役之后,才能够名震天下,因为他们啃的可不是肉,而是一堆骨头,咱的《大刀进行曲》就是为二十九军的爷们做的。

  咱在说说装备上的差距,三八大盖加上刺刀全长1657毫米,这比日本人的个头都高,您把他叫做长矛这都不过分。

  刀呢?有一米就不错了。

  一寸长一寸强吗?这也就是为什么,面对日本人的时候,咱就得比他狠,对敌一定要掌握住时机,近身一定要恰到好处,不然一条命也换不来一条命。

  有刺刀,谁还用大刀?无奈之举!

  好了,今天就写道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

  武艺之论:一寸长,一寸强。

  其一;日军的三八式步枪上刺刀后全长达1.7米,长度倍于大刀。所以在白刃战时必定大占上风,这是格斗规律之一。

  其二;枪长度占优,又能抬手即刺,刺杀动作一气呵成。大刀劈击却有个二次动作,必须先高举过顶、或侧身转体蓄力之后,才能挥刀砍杀。由此,刺刀在攻防速度上又远胜大刀。而攻击速度又是决定格斗胜败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格斗规律之一。

  所以,当年的中国士兵,之所以用大刀去拼日军的刺刀,决不是我们武艺超群,或是大刀好用。而是我们当年限于国力与工业的落后,没法大量生产刺刀,没能力给每支步枪都配备刺刀。

  故而只能用大刀去与敌人拼命,正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由此向先烈们致以最诚挚敬意与最深缅怀!

  但事实是,除极少数技击高手外,大刀确实普遍是打不过刺刀的。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大刀的长度只有刺刀的一半。

  那么长度超出一半是个什么概念?

  我们看如今的格斗比赛,例如两位训练有素的专业拳手对打,力量与技术水平相近,那么决定他们谁胜谁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臂展!

  只要胳膊长度超出了一个拳头宽度,超过10公分的臂长,就能打得对方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而上了刺刀的三八步枪,长度超过了大刀近一米。

  长10公分就大占优势,长出一米,那还了得?

  破锋八刀,天下闻名。

  传说当年我们用大刀拼刺刀时,吃了大亏。

  然后,西北军请了众多武林高手,专门研究单刀破枪的动作,并根据刺刀与大刀的长短特征,结合单刀技法,总结出了八个刀式,这就是“破锋八刀”的由来。

  从理论上说,“破锋八刀”当然好用!八招刀式,式式全是以短克长之妙法。

  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

  理论上,空手入白刃,也是有数十种方法的,但实际上却是千难万难!

  要把理论化为实践,则是要通过上百万次的单一动作重复训练,先形成肌肉记忆与动作条件反射,然后再加无数次实战模拟对抗,才能真正在实战中用得出,用得好。

  而这个过程,没有二三年专业训练,根本练不出“以短克长”这样的本事。

  所以,军中普通士兵,不可能用得好“破锋八刀”。

  而日军士兵的刺杀,却是训练充足,又倚仗着枪长。要单对单的用大刀去破他,谈何容易!

  由此而知,抗战时代的中国大刀壮士们,那是在用性命与敌人浴血相争。

  大刀对刺刀,就犹如冷兵器时代的单刀破枪。

  单刀破枪,舞台表演很容易,而在实战中,若是不利用其他因素,只是硬碰硬用单刀独挑枪矛,想取胜,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务。

  明末有位技击家,名叫吴殳,其人擅使双刀,又随同时代著名武师石敬岩学枪术。对于冷兵白刃战,自然是这些冷兵器时代习武人的说法,更为靠谱。

  明.吴殳所著《手臂录卷之三.单刀图说》:

  唐有陌刀,战阵称猛,其法不传。今倭国单刀,中华间有得其法者,而终不及倭人之精。

  每见单刀高手,平日侈言破枪,及至赴敌,莫不惊枪而走,则其实用可知矣。

  盖短器降长,惟碓斗拥塞,枪至于不能出后手,乃为短器所困。但行列稍疏,短无破长之理。”

  由书中所言,我们可知,在作者吴殳所处明末清初,有许多武林人士善使单刀,刀法娴熟无比,且多言称自已擅长“以短克长”,用单刀破长枪。

  然而,一到真以单刀对战长枪时,无不让长枪戳得胆战心惊,落荒而败。

  吴殳这个人,在明末的南方士人中,名气不小,以敢讲真话闻名。

  由此可知,古代所谓武林高手,有一大半也是虚的。

  那么,单刀如何才能破得掉长枪呢?

  只有在两军陷入混战,人挤人,扎堆成群,长枪难以施展之际,才是单刀大显神威之时。这时候的单刀,必破长枪。

  但只要队列稀疏,能让长枪施展得开,短兵器决无能破长兵之理!

  所以,单刀破长枪,首先就要逼近,让敌兵难以施展,才有胜算。

  那么,我们也可遥想当年的中国大刀队壮士们,必定是奋不顾身冲入敌群之中,与敌军贴身近战,然后才能用大刀将敌军砍得人头滚滚。而这过程,必定是九死一生!

  恰如古人云:陷阵之志,有死无生。再次向先烈们致敬!

  (图来自网络)

  抗战时期,中国大刀与日本刺刀的实战中,大刀劣势其实很明显,并不像影视剧中那般厉害。

  中国军队之所以装备大刀其实实属无奈,毕竟有枪谁都不愿意用刀,没办法才只能用大刀。抗战爆发后,中国的军工产业相对日本非常落后,武器弹药严重不足,刺刀只有嫡系王牌部队才能优先装备,因此很多士兵就拿上了最原始的大刀防身,好在1939年之后正面战场已经基本都装备了刺刀,就是敌后抗日武装还是装备很多大刀等冷兵器。

  在肉搏战中,大刀与刺刀的伤亡比率约为3:1,甚至更高。中国大刀为啥拼不过日本刺刀,究其原因,有以下这几点:

  攻击方式

  大刀主要的攻击方式是劈砍,刺刀为挑刺。练过武术或搏击的都知道,在实战中,哪怕慢了一秒都可能意味着生死。当士兵抡起大刀进行肉搏战时,需要先挥起再做弧形下劈。而刺刀则不然,只需握住枪柄,径直向前刺杀就行,一个是做弧线运动,一个是直线运动,刺刀的出击速度就要快很多。

  再者,日军的刺刀都是标准化精钢所锻,刀口窄、硬度强且锋利。而中国军队装备的大刀,大多无制式可言,刀口宽且钝,劈砍时费力。同样的伤害,刺刀往往一击毙命,而大刀则需2-3次有效攻击才可让对方丧失战斗力。

  体力要求

  这其实对比的就是中日双方军队的伙食了。1931年,日本陆军再度修改了《战时给与规则》,规定战时军人的伙食定量为:

  主食:精米640克、精麦200克;代用品为精米855克,或面包1020克,或饼干675克;

  肉类:罐头肉150克,代用品为带骨鲜肉或咸肉200克,或无骨咸肉、无骨咸肉、带骨干肉150克,或鸡蛋150克,或无骨干肉120克,

  蔬菜类:干蔬菜110克,或新鲜蔬菜500克

  渍物类:梅干40克或福神渍40克;代用品为糠渍酱菜或盐渍酱菜60克

  调味料:浓缩酱油20克、食盐12克、味噌粉40克、砂糖15克;代用品为酱油0.1升或味噌75克 饮料:茶叶3克

  加给品:每人每天清酒0.4升或烧酒0.1升,甜食120克,纸卷烟20支。 陆军作为“加给品”配发给士兵的甜食还包括奶糖、水果硬糖、饴糖、巧克力、果冻、柿饼、炼乳、水果罐头、汁粉(红小豆和砂糖加水煮糯米团子)、水团子甘辛煮(加砂糖和生姜水煮的小麦粉团子)、水羊羹、蒸羊羹、可可牛乳、多纳圈等许多种类。

  而中国军人只有劣质的芋头杂粮饭,中方士兵能吃饱肚子的都不多,国军在抗战期间,根本没有一天三顿饭一说。只有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第五军以及后方黄埔军校最受重视的学员,一天才能吃三顿饭。

  其中第五军学员必须吃三顿饭,居然还是蒋介石亲自下手令要求执行,而普通国军士兵正常每天吃两顿饭,上午,下午各一顿,也就是说一天仅仅吃到6两杂粮饭。

  连日本的军犬吃的都比国军士兵要好。日军的成年军犬每天的食物标准包括米150克,麦250克,白菜200克,牛肉350克,盐10克。还有其它几种口粮搭配,但牛肉始终是350克,或者就是400克的沙丁鱼。

  士兵训练

  这个相差的就更大了,单兵训练方面,日军有一整套科学的训练方法,有完整护具,穿护具进行对抗训练,更加贴近实战。而中国士兵的训练方法比较落后,往往全靠勇气,战法配合都要弱很多。

  当然了,大刀面对刺刀,也有一定的心理优势,虽然杀伤力小但其震慑力却要比刺刀强,不过在战场上一旦日军打出了胜绩,这种心理优势很快就会消失。

  在抗战中,其实中国大刀在和日本刺刀的肉搏中,都是很吃亏的,因此除非是到了万不得已,陷入绝境时,才会用大刀直接白刃战,否则但凡有反击的可能,大刀都不是优先选择。到了后期中国军队逐渐普及了刺刀后,肉搏战伤亡就相对减少了,比如八路军就曾以刺刀对刺刀,打过相当多漂亮的白刃战。

  在战斗中,日军在白刃战时对红缨枪比较畏惧。1939年2月第二次长生口战斗中,叶成焕的第772团布下疑阵,在白刃战中大破敌军,并抓获了一名被红缨枪刺伤的日军俘虏。此人心有余悸地供称:“你们的武器配备好,长剑厉害。”

  不过随着抗日士兵战斗经验越来越丰富,而日本走上末路,就是面对面刺刀对刺刀,中国军人开始逐渐占据上风。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大刀与日军刺刀在实战中谁占上风?抗日时期大刀和日本人拼刺刀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大刀与日军刺刀在实战中谁占上风?抗日时期大刀和日本人拼刺刀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由五金加工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